茶包装新国标实施在即,席卷茶行业的大考,茶企如何应对?
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茶包装新国标实施在即,席卷茶行业的大考,茶企如何应对?

距包装“新国标”正式实施不足两月,这是一场对全体茶企的超级“大考”。

此前于2022年8月15日实施的《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—食品和化妆品》(GB23350-2021)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,便曾让行业高度聚焦于茶包装问题。今年4月,多家媒体报道了茶叶礼盒过度包装现象,这让茶叶包装问题引起广泛关注。当下将在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《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》(GB23350-2021)强制性国家标准(以下简称“包装新国标”),更是牵动着广大茶人的注意力。


目前茶企们的包装整改情况如何?包装新国标的施行将给行业带来哪些巨变?

包装新国标实施在即

茶包装面临哪些大考

放眼全国,目前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重庆、陕西等多地都陆续开展了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动,公开报道显示,已有部分不合规的茶包装遭到了查处治理。

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,“要注意节约环保,杜绝过度包装,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”“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,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”。包装新国标的实施,有利于引导绿色生产和消费,实现绿色环保发展,也有利于茶叶市场的良性发展。

目前包装新规的考核要点究竟在哪些方面呢?

“包装空隙率”“包装层数”“包装成本”,是包装新国标中,最核心的三大关键词。

在“包装层数”上,茶叶商品包装不超过四层;“包装成本”上,除直接与内装物接触的包装之外的包装成本不超过产品销售价格的20%。从当前茶企们的实际反馈来看,这两项较好把控和调整,而“包装空隙率”成为茶包装面临考验的关键所在。


包装空隙率,定义为包装内去除内装物占有的必要空间容积与包装总容积的比率,受到销售包装体积、内装物体积、商品必要空间系数影响,有一套专门的计算公式。茶叶的商品必要空间系数是13,直白来讲,同等包装体积情况下,茶叶克重越重,空隙率会越小,超标的可能性也越小;同等茶叶重量情况下,包装体积越小,空隙率会越小,超标的可能性也越小。

以一个市面常见的茶叶包装礼盒,内装250g(半斤)的茶叶为例,包装尺寸约为360×230×90mm根据标准,250g的茶叶空隙率应≤30%。

则根据公式计算

300mm*150mm*10mm的包装

这款茶包装才符合新国标

包装“新国标”

茶企有话说

从行业长远发展来看,新国标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界定,对茶行业起到积极的指导和规范效应,在茶企中也得到了一致的响应。

他们说:是好事!很环保!

杜绝过度包装,可以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。有利于引导绿色生产和消费,有利于茶叶市场的良性发展。

企业和消费者都减负!

过度包装增加企业生产环节的复杂性同时增加了企业跟消费者负担,装破坏行业形象,阻碍茶产业健康发展。

回归茶叶本身!减少炒作!

让茶更多地回归到“喝”的属性,也减少通过过度包装泛滥炒作的行为。符合茶文化当中的和谐、崇俭精神。

但也有茶企负责人提出了疑问和实操的困难。

(1)不同茶类一概而论?

总体来说,绿茶、白茶、黄茶、青茶(乌龙茶)、红茶、黑茶这些不同的茶类有着不同的特性,每个茶类下又有不同形态和大小的茶品,加之紧压茶和散茶不同的包装方式,所呈现出来的茶叶体积与重量情况各不相同。然而在相同的商品必要空间系数下,就意味着有些茶类天生处于“劣势”。尤其武夷岩茶,寿眉,太平猴魁等条索较大的茶品并没有单独考虑,所有的空隙率要求都是一致的,就导致在实际实施中面临一定的困难以及结果的不同。

(2)特殊茶类包装层数上存在争议

某些特殊茶类,在包装层数上也会存在争议。譬如被称为“纸包茶”的漳平水仙茶,用纸包固定焙干成型是属于漳平水仙制作工序中的一部分,这种是否可以同粽子的粽叶、香肠的肠衣一样,归类到“直接接触内装物的属于产品固有属性的材料层”不算在包装层内?仍需持续关注。

另一方面,茶叶是一个礼品属性很强的商品。部分消费者对于茶叶的礼品消费需求,也让茶礼盒的设计难度“更上一层楼”。如何在限定的体积和材质基础上,实现更出彩的包装,成为茶品牌与茶包装企业的思虑关键。


没有包装

就没法卖茶了?

除了用包装“吸睛”,茶企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?

让茶叶包装“瘦身”

——实现绿色消费

近年受限于包装空隙率,未来单层的罐装包装和袋装包装,会成为部分散茶的主流包装,紧密而精巧的包装方式,加上密集的茶叶泡袋,也会成为礼品茶的呈现形式。

践行环保+发掘文化内涵

——传达中式韵味展现文化自信

在限定的体积与包装材质基础上,要做到更出彩的茶包装,则要在设计方面下苦工。将一些正能量的文化精神融入到产品之中,让消费者在品茶之余,还能够在精神上精进自己。

对企业而言,顺应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崛起,在包装上做出相应改变,更能赢得消费者认同;中国茶企摆脱对包装的依赖,用高质量产品占领市场,才是长久之策。

对监管部门而言,一方面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,确保新国标真正落到实处。另一方面,畅通过度包装投诉举报渠道,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,继续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理念,提升环保意识。

更重要的是,杜绝过度包装不只是监管部门和商家的责任,消费者也要敢于对过度包装说“不”。选择简单适度的包装产品,聚焦产品本身,不盲从“颜值”,拒绝为过度包装买单。

来源:武汉茶博会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Baidu
map